情緒是我們對某些情況的想法所產生的自然生理反應,可以包括憤怒、難過、羡慕、害怕和愉快等等。這些自然情緒的本質並非正面和負面,而只是人類基於基本生存和生活需要而產生的本能反應,可以經常在小孩身上發現這些情緒的跡象。所以,無需刻意壓抑自然情緒的表達,當你感到這些情緒時,不必批評、抗拒或逃避,只需不帶批判地讓情緒自然呈現和消失便可。如果自然情緒長期被壓抑,缺乏被釋放的途徑和機會,情緒的能量便會逐漸被積壓在更深的意識層面,形成內在的傷口,對日後的生活造成負面的影響。
然而,自然的情緒有時候會演變為極端化的情緒,令當事人立刻處於失衡的狀態。其實,社會上不少人與人之間的暴力衝突,都是由個人的極端情緒所觸發的。我相信,大部份因為情緒失控而傷害別人的人,都會在事後感到非常後悔,甚至不能相信自己因為一時衝動而犯下難以挽回的罪行。這些能夠引起激烈反應和行為的情緒,例如狂怒和恐懼,就是由自然情緒被思想激化以後所產生的極端情緒,令當事人處於一種失控和不理智的心理狀態,直接引起過激的行為。激化的情緒能夠輕易佔據意識,令理智完全缺席,極端負面情緒的出現很容易觸發帶有攻擊性的行為,造成嚴重的後果。 陷於這些極端情緒的人會完全認同自己想出來的處境,認為激化的情緒只是一種反映自己當時真實處境的合理回應。
情緒是身體對我們思想的一些自然生理反應,然而,情緒會否被扭曲和激化卻完全取決於我們對情緒的想法。自然的情緒能夠被激化和扭曲,原來是因為小我對情緒有一些來自恐懼的想法,把一些對錯好壞的負面標籤貼在情緒的感受之上,這樣,情緒便會因為你對它的想法而被渲染和惡化。小我甚至會在這個過程中令你感到一些基於恐懼的快感,為你提供極端化情緒的助燃劑。
自然的情緒是中性的,是你的想法令情緒變得負面和具有破壞力。當你容許你的想法為情緒塗加層層的負面色彩,你便不能看清真相,並不斷被負面的情緒所折磨。如果你希望減少情緒失控的出現,你只需在負面情緒開始升溫的時候在心裡對自己這樣說:“不要相信自己的負面想法,不必批判對方的對錯,一切能夠發生的事情都有其原因和作用的。” 如果你無法記起整句話,你只需以堅定的語氣說出第一句便能產生很好的效果。你會發現,快將失控的情緒便會自動降溫,並回復到原來的狀態。 如果你的情緒已經失控,除了以上的自我提示方式以外,你可以閉上眼睛,做幾次深呼吸,然後不加評語、單純地感受和觀察當時情緒在身體的感覺,並與高漲的情緒同在。這樣,被激化的情緒便會被帶到一個內在平靜的地方,並會慢慢平息下來。
情緒其實只是一些正常的身體反應,喜怒哀樂的感受只是體驗人生的一些方式,本身並沒有好壞之分。每當情緒生起時,請不必壓抑你不喜歡的情緒,而只需不帶評判地感受情緒在身體的自然流動,你不喜歡的情緒便會自然消退。能夠令你受苦的往往是你對情緒的想法和執著,而並非原來觸發你情緒的外緣。當你明白你的想法才是導致情緒失控的真正原因,你便能夠通過對自己內在狀態的覺知而超越頭腦對你的支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