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的真正角色和責任

happy family3

父母的責任不是令孩子成才和獲得社會認可的成就,更不是對孩子的人生負責。父母真正的責任是賦予孩子生命、提供需要的照顧、培養孩子的興趣及營造機會發揮孩子的天賦。父母更是讓孩子經常感到被愛,讓孩子能夠在愛中快樂地成長的人。

父母為孩子所安排的一切,並不一定與孩子成大以後的志願一致,父母如果總是代替孩子選擇人生,等於剝削了孩子選擇自己人生的機會、自由和權力。有些父母會為孩子安排嗜好、技能,甚至在長大後安排工作、社會地位,甚至結婚對象等等,在父母眼中,這些行為似乎是父母愛子女的表達,卻往往忽略了對孩子最重要的要素,就是讓孩子實現自己的夢想,和成為一個自己真正希望成為的人,一些只能由孩子自己為自己定義的人生意義。

此外,父母的其中一個角色,是孩子模仿的主要對象,尤其在孩子年幼的階段。因此,父母的行為是孩子的重要教材。小孩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生活中的一切知識,父母的每一個言行都會被孩子觀察和模仿。作為父母,必須明白以身作則的重要性,例如,如果父母總是不履行對孩子的承諾,孩子便會成為一個不重視承諾的人。父母只需做好自己,以身作則,便能為孩子樹立正面的榜樣。

作為父母,我們都會認為自己的價值觀就是對的,因此,便會理所當然地以自己的對錯和好壞觀念,教導及評估孩子的每一個行為,並在發現問題後把自己的結論強加於孩子,要求孩子接受。其實,這並非真正為了孩子好的想法,因為孩子也是個獨立個體,有自己的思維、心理需要和人生功課。教育孩子重於引導及啟發孩子自己的思維,鼓勵孩子探索及建立自己的價值觀,而不是把父母的一套照單全收,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方式。

當然,年紀小的孩子還需要父母的直接指導和幫助,當孩子的年紀越大,來自父母的指導可以變得更間接,以引導孩子思考自己的人生為重心。很多父母以強權的態度強逼孩子用功讀書,孩子在壓力下只可就範。為了滿足父母的要求,在內心感到壓抑和恐懼的情況下,孩子只能盡量強逼自己用功。表面上,孩子的成績可能有所進步,可是,他的用功很可能並非來自他自己的意願。長此下去,孩子有可能會出現情緒問題,或者暗地裡培養一種逃避及抗拒父母的心理。

其實,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性格和興趣,為孩子選擇一些能夠滿足他們當時心理需要的理由,讓孩子為了一些能夠滿足自己渴望的動機而努力,而不是為了盲目聽從父母的硬性安排。父母可以啟發孩子以遊戲的心態和形式進行學習,鼓勵孩子自發地思考,激發孩子的創意等等。父母只需發掘孩子真正的才能及興趣,從旁協助和提供所需條件和給予鼓勵,便能令孩子發現學習的樂趣和動機,在沒有太大壓力的情況下,令孩子快樂地學習和成才。懂得順應孩子的喜好和性格,父母便可在不費死力的情況下,讓孩子快快樂樂地為了自己而努力和成長。在引導的過程中,父母要學習多以提問而不說命令的口吻與孩子溝通,讓孩子通過你的問題尋找自己的答案。

孩子的人生是孩子自己的,而不是父母的。父母並不需要對孩子的整個人生負責。孩子自有自己希望過的人生,孩子的人生是孩子自己的選擇和責任。筆者認為,父母真正的角色,是觀察和發現孩子的特質,給予孩子發揮及表達自己的機會,讓孩子在你的引導下,學會愛自己及成為本來的自己。


Comments closed

Please log in using one of these methods to post your comment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Twitter picture

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