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對外在所發生事情的負面感受其實反映了你當時的內在狀態,你能夠被外在的事情「傷害」是因為你有內在的傷口。外在的因素只是觸發你本來就有的傷口的一些助緣。你是因,外在是緣,而你的感受和反應是果。
你才是你受傷的因,當這個因被消除以後,外緣是無法產生這個你被傷害的果的。你很可能無法控制外在的事情如何發生,其他人如何對待你,可是,你絕對可以選擇你的心如何對外在發生的人和事情的態度和反應。當你是一只裝滿水的杯,如果有人把微量的毒液倒進你,你自己也馬上成為毒液,因為容量很小是你的狀態,來自外在的一點毒素已經能夠把你完全污染,讓你無法承受,把你的成分也完全改變了。
請想想,如果你不再是一個水杯,而是一個海洋,同樣或者是更多分量的毒液只會馬上被你的海量而稀釋,毒液並不會令你有甚麼感覺,更不會令你因此而受「傷害」。對方的行為能夠對你造成傷害是因為你的容許,而你的容許背後的意思是,你把自己小看了,限制性思維把自己看成是一個窄小的存在體,就如一只水杯一樣,一個容易和害怕受到傷害的人。這樣,你很自然地會把對方的行為看成是一個要命的傷害,你的感覺的確如此,而這些感覺會觸發你內在更大的恐懼和反抗情緒。
說到底,你會受傷是因為你的狀態就如水面上的一只小木船,一個小小的波浪都可以讓你失去平衡,你很容易會因此感到威脅而產生恐懼的反應,你覺得你必須積極做些甚麼來回應當時的情況才能把問題解決,可是,你充滿了負面情緒的回應恰恰是讓你完全失去平衡,甚至把你打翻的真正原因。
你根本無需批評別人對你的「批評」,因為他們只是如實地做一些能夠反映他們當時狀態的事情,如恐懼、妒忌、憂慮、悲傷、緊張、自私、貪婪等等,就是如此而已。而你的反應也同樣地界定了你正處於甚麼狀態,你是甚麼。
what2believe.com